订阅
白癜风传染吗 日前,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2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较上年度提升3位,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新华财经》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园区以高企列阵跃升添动力、最优科创生态强信心、开放创新勇争先、产业创新集群显特色、绿色发展走在前,全面展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生动实践,以扎实作为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 快和布宝一起来看看 《新华财经》解读园区“高”“新”密码 ——产业创新篇 国家高新区是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有望率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自2006年起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探索“十个一”特色(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 近年来,园区滚动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引进超1000个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2022年,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添能赋势。 1 打造生物医药“强磁场” 园区一直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做好科技研发、企业上市、生态培育“三篇文章”,打造发展“强磁场”,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制高点。2022年,该区生物医药产值达1368亿元,同比增幅15%以上,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园区多年深耕新药研发、医疗机械、分子诊断、植介入高值耗材、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相继突破。以新药研发为例,该区已上市新药22个,取得一类新药临床批件562张,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共计66个项目。 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园区坚持精准招商、梯次培育,瞄准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领军企业,近三年每年引进生物医药项目超300个,建立生物医药企业分层分类服务机制,制定头部企业“一企一策”支持方案,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目前,该区生物医药企业中,独角兽(准)企业61家,累计上市企业24家,40余家企业已进入上市梯队,上市入库培育企业超100家。 升级科技创新生态。园区叠加制度和平台等创新资源优势,构建创新制度有保障、资源对接有效率的全链条产业发展生态,发挥苏州自贸片区制度优势,深入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积极打造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医疗器械创新周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战略联盟,主动对接长三角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资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升级。 随着各类创新要素在园区蓄势待发、破土盛开,该区已成为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区域,获批科技部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2300家,包括自主品牌企业超20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等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 2 建设纳米技术应用“集聚地” 小纳米创造大奇迹。园区自2006年开始打造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两链”融合贯通赋能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集聚发展,2022年产值达1460亿元,同比增长约16%,累计引进和孵化相关企业超1100家,其中上市企业15家。目前,以园区为核心区的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汇聚高端资源,让创新“链”出优势。目前,园区已拥有苏州实验室等创新“国字号”;有序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微纳中试量产平台、纳米加工/测试分析平台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全球主要集聚地,引入中芬纳米创新中心等5家国际纳米创新中心,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累计举办13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博览会,全球创新“朋友圈”日益壮大,创新优势日益突出。 聚焦关键领域,让产业“链”出活力。园区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以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大健康为重点完善产业链,推动纳米技术应用“产”出高质量、“链”出新活力。 如今,园区已先后获批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走向深入,推动产业创新集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增强。 3 精耕人工智能“试验田” 作为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出台专项政策予以鼓励的国家高新区,园区围绕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该区人工智能产值超8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300家,成为江苏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重要增长极。 全面深化创新试验。2021年3月,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园区为试验区核心区,全面开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围绕创新试验,园区积极承接国家战略任务,引进高端智力支撑,组织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目前,该区已成立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专家委员会,获批江苏省首批软件名园培育试点,2022年完成科技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情况调研,征集上报科技部“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需求”4项,获批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企业17家、标杆示范项目11个。 规划引领产业跃升。做好规划,事半功倍。园区在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方面,注重场景孵化、兼容并包,以“AI+制造”为特色,以“AI+文旅、AI+医药、AI+金融”为重点落地领域,以“AI+交通、政务、环保、教育”等为行业示范对象,逐步实现产业渗透,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增强。 目前,该区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54家,瞪羚(含培育)企业187家;2022年新增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4家、江苏省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软件企业8家、苏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头雁(含培育)企业14家、苏州市重点软件企业108家,均列全市第一。 创新能级稳步提升。多年来,园区一直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依托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专业载体以及“全球人工智能博览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等高端会议,积极引育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和人才,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创新要素持续集聚。 目前,园区汇聚各级领军人才超900位,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5位,江苏省双创人才83位;拥有市级及以上研发、工程、技术中心166个,其中省级及以上72个;中科院电子所等12家国家队科研机构在该区设立分支机构,国科数据中心、中科集成、思必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形成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支撑体系。 试验深化、产业跃升与资源集聚催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园区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关键技术产品创新优势显现,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华兴源创、艾信医疗、知行科技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潜力单位;麦迪斯顿、飞依诺、维伟思医疗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中科ICC获评首批工信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到2025年,园区有望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500家,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展望未来,园区将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创新集群,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责编:王子元编辑:October 来源:新华财经 非凡园区大展宏“兔”,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击!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