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2007年8月,建军80周年的时候,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展出了十大开国元帅的照片,其中林彪的照片也赫然在列,并且排名第三。这种情况,在“九一三”事件后首次出现,这也意味着军方给林彪做出了历史评价。林彪参加过南昌起义,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参加过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担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一举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先是指挥了辽沈战役,之后又和聂荣臻等人一起指挥了平津战役,再后来又进军广西,打败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林彪也犯过错误。比如四渡赤水期间,他对毛主席的战术不够理解,竟然给彭德怀写信,要他出来指挥部队。再比如,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林彪也曾差点犯过错误。 当时张国焘为了拉拢红一和红三军团的高级将领,特意让陈昌浩出面请聂荣臻和彭德怀吃饭。回到红一军团指挥部后,聂荣臻好心地提醒林彪:“你要注意,张国焘要把我们‘吃掉’。”“不见得吧?”林彪不以为然地说。“不见得?”聂荣臻说,“听陈昌浩说,张国焘有一个方案,要把我调到三十一军当政委,把你调到另一个军当军长。把我们调离原来的作战单位,这意图不是很明显吗?” “你这是宗派主义!”林彪听后竟然给聂荣臻扣了一顶大“帽子”。“这怎么是宗派主义呢?”聂荣臻仍然好言相劝,“张国焘与中央的思想不一样,从会师以来到现在一直是这样。我们应该想一想,保持警惕,这是个路线问题。”当时聂荣臻是红一军团的政委,还当过黄埔军校的教官,又比林彪大七岁,因此平时林彪很少和他发生激烈的争论。 但这次林彪似乎决心要和聂荣臻争到底,他说道:“既然是路线问题,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张国焘的路线错了?”聂荣臻看着林彪,坦然回答道:“我看张国焘的路线是错的。”不料林彪一下提高了嗓门,大声说:“你说他的路线不对,那他们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我们才几个人哪?”这下聂荣臻火了,他对林彪拍了桌子:“人多就对?那蒋介石的人更多,难道能说蒋介石正确吗?”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为了保护林彪,使他不犯错误,就让他带领红一军团先行北上。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和黄永胜、吴法宪、叶群等人联手迫害了不少开国元勋,彭德怀、罗瑞卿、贺龙和徐海东等人的落难都和林彪一伙有关。“九一三”事件之后,林彪的名字基本上就从官方的介绍中消失了,即便偶尔出现,也是负面评价居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中央军委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条目”列入了林彪的条目。解放军总政治部百科全书编辑室将“林彪”条目的初稿送给黄克诚审查。这个条目写得十分简单,除了简介外,对其历史功绩与贡献只字未提。在当时的形势下,这样的处理,是有其客观理由的。但黄克诚看后认为林彪的条目不能这样简陋,他当即把相关编写人员找来面谈,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你们写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对林彪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他的历史。他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评价他的整个历史,应当分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后来他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才符合历史事实”。” 黄克诚接着说:“1945年我们的部队进东北的时候只有10万人,3年后我们入关时部队是100万人。带10万人进去,100万人回来,还建立了那么大的解放区,这当然是我们的指战员和人民的功劳,但林彪是主要的领导人,这一点不能被抹杀。”随后他指出写林彪要“功过两分看,要明确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历史功绩就遮盖了他的错误,也不能因为他犯的错就抹杀了一切功劳,两者都是极端的,是不客观的。” 黄克诚的这些意见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才有了后来军方对林彪的公正评价。林彪的长女林晓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泪感谢说:“官方对父亲的评价有了改善,令人欣慰,父亲的功是功,过是过。实事求这几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重若千钧,非常不容易”。需要说明的是,黄克诚在“文革”中遭受的磨难,和林彪有不小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一分为二地对林彪做出公正评价,尤为难能可贵!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http://www.zqhou.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