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bigo live tv recharge “威”,权威,身材高大和地位高大有关系吗?|模糊谈判力第三十八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713篇推文。 全文共2272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引言 我们经常会这样比喻, 哇,这个人在我心中好高大啊! “高大”这个词,本意是形容身材,但在这里是对“地位”的一种比喻。 似乎一个人身材更“高大”,就象征着“地位”更“高”。 类似的说法还有, 他可是个大人物! 你看,我们用“大”,这个本来用在身材上的形容词,来形容地位; 哇,我得仰望他。 “仰望”,这个比喻更形象,我比他矮,所以要仰望,“地位”也有这个效果。 等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身材高大”和“地位高大”真的有啥内在联系吗? 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威尔森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对象是大学里五个班的学生; 实验内容是让这五个班分别上一堂课,授课人被介绍为“来自剑桥大学”; 但不同的是,在介绍这个人的“头衔”时,五个班级听到的内容不同; 在第一个班级,他被介绍为一名学生; 在第二个班级,他被介绍为一名普通教职工; 在第三个班级,他被介绍为一名讲师; 在第四个班级,他被介绍为一名高级讲师; 在第五个班级,他被介绍为一名教授; 在五堂课都结束之后,保罗教授让所有的学生给出对“授课人”身高的评估。 这是同一个人,仅仅在五个班级同学面前的“头衔”不同,那么在这些学生眼中,他的身高会有不同吗? 结论非常有意思,随着“头衔”地位的提升,每个班级给出的身高估值也在提升,大约每一个等级提升了半英寸(2.5厘米左右); 综合下来,认为是“教授”在上课的第五个班级学生给出的身高估值,平均要比第一个班级高出2.5英寸(6.3厘米左右); (相关实验见:PerceptualDistortionofHeightasaFunctionofAscribedAcademicStatus,PaulR.WilsonDepartmentofPsychology,AustalianNationalUniversity,DOI:10.1080/00224545.1968.9919806) 匪夷所思...... “地位”,“头衔”更高的人,在人们眼中身材也会显得更高?! 2高大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法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今天的话题,依然七字影响力的第四个字,“威”。 “威”,权威,一种让人自动服从的说服力; 当然,它既包含一个组织行政层级的上下权威,也包括社会知识体系中的专业权威。 “具有权威”,意味着“头衔”和“地位”更加“高大”; 正如文首实验中所表达的,在心理学的范畴里,“高大”可能真的不是简单的比喻; 似乎在我们的大脑里,“外形高大”真的就意味着“地位高大”。 这听上去毫无逻辑,但却并非毫无道理。 让我们想一想,动物群落之间如何表达谁更强大? 当然是武力,武力强大支配弱小。 但并不是每一次“较量”都需要展开切实的武力争斗,大部分时候,“摆出强大的样子”就能解决一场争端。 这样更省事,也减少了武力争斗给双方带来的两败俱伤。 那么动物们如何“摆出强大的样子”呢? 很简单,就是让身材看上去更“大”。 比如,猫科动物在相互对峙时,背会弓起来,毛会炸起来,这么做都是让身材看上去更“大”。 比如,鱼类在相互对峙时,会展开鱼鳍,并且让身体鼓起来,也是为了让身材看上去更“大”。 比如,鸟类在相互对峙时,大幅展开并挥动翅膀,也是为了让身材看上去更“大”。 很多时候,看上去更“大”的一方,就能在“装腔作势”之后,获得地位,赢得争斗。 我们人类更是如此; “高大”能产生更高的地位,更高的“权威”,也能产生更高的说服力; 在美国的政治中,没有任何投票的人会认为,自己是因为某个政治家看上去更“高”而去选他; 但自1900年以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90%的时候,是高个子一方胜出,这又该如何理解? 3服从头衔 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我们的大脑总是在帮助我们简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如何判断“权威”,简单的判断“头衔”就可以了。 就像我们在职场中,看到某个人是“总经理”,我们自然会更加尊重和服从。 “头衔”更“大”,地位也越高大,也就越容易对我们产生说服力。 然而,大脑对“权威”的简化认知,过于自动化而让人担心。 医疗体系中,“医生”头衔对“护士”的影响,也有类似的问题。 健全的医疗流程中,要求“医生”和“护士”都应该具有独立的知识和技能,共同保证治疗措施的安全; 但大部分时候,护士即使拥有这样的知识和技能,但却做不到去质疑医生,而选择服从。 1966年,美国医学会对三家美国中西部的医院做了一次实验调查;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测试这些医院的护士会不会在“医生”的指令下,做出正确选择。 三家医院的22个护士站,都会接到一个电话; 来电者自称“我是某科的医生”,要求护士去药房拿出一款药“Astogen”,并给某个病人注射20毫克。 在这个实验的设计里,护士至少有四种合理的理由来拒绝这个“指令”; 一,这项指令来自“电话”,而非开具的处方,这不符合规定; 二,这个药物并非在这个病人之前的治疗药物授权中; 三,这款药物的瓶子上写明了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0毫克; 四,电话里这个大夫,护士从来没见过; 你猜猜,即使是如此情况,22个护士站有多少护士最终还是去执行了指令? 95%! 当然在试验最终环节,实验人员会出面阻止护士注射,保证实验安全。 但95%这个数字却让美国医学会产生了恐惧。 在美国大学的医学院里,当33名学生护士被问及,如果他们碰到类似的案例会不会服从? 只有2%的学生觉得自己会服从,98%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这么做。 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当“头衔”所产生的“权威”在人的大脑开始工作,你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影响。 4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内容的背后,依然有着“模糊谈判论”的影子; 分类、二元、语言、极端; “威”,“权威”的本质,也是“对Vs错”二元差异的极化;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对Vs错,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让我们渴望站到“权威”的“对”的一边; 当“对错”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没有说服力; “权威”,可以让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对错的界限越明显,越纠结,“威”字说服力就越极端; 说服力的流动,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第三十八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